2021年5月18日,经济学系双周论坛(第十讲)如期举行。经济学系林友宏副教授报告了其与合作者撰写的工作论文《The Fractured Land Hypothesis》, 吸引了经济学科师生前来聆听,经济学系李嘉楠副教授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为什么历史上欧洲趋于分裂,而中国趋于统一?为什么地中海帝国的兴盛只是昙花一现,而欧亚大陆东端却能够实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林友宏老师通过这一宏大历史命题引出论文主题:断裂的地理区块是15世纪之前欧洲和中国政治大分流的根源,而地理特征和土地生产力则是解释这一问题的两把钥匙。
为了模拟古代欧洲与中国的政治分化,论文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空间模型:首先,将真实世界分割为20637个直径为28公里的六边形,每个六边形代表一个具有地形特征和土地生产力禀赋的部落政体;其次,在每一时期,相邻的六边形政体之间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战争,可能会伴随土地征服组成更大的政体,同时大型政体的边缘六边形具有分离的倾向;最后进行校准,根据地形特征组合和土地生产力可以给战争概率和分离概率赋值,并以此为依据对世界各地的历史演进和政治分化展开动态的多期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欧洲大陆被山脉和森林划分成多个核心农业区,而古代中国的山川布局形成了单一的大平原——华北平原,因此在数百期的部落争斗和分裂整合后,欧洲形成了多个文明中心,而中国的核心区则整合成为大一统的政权。这一基准结果与历史基本贴近,反映了地理分割和土地生产力在欧洲和中国政治分流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论文通过调整地理和人口参数,将人口变量替换成农作物产量,引入草原、河流、地中海的作用,以及将小冰期等外生冲击纳入模拟过程,模拟结果均证实了上述分析的稳健性。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博士生们就文化、游牧民族等其他影响政治分流的因素以及模拟参数校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学术论坛圆满结束,广大师生不仅在论文展示和思想争鸣中受益良多,还从中感受到了经济学前沿研究的趣味性。
经济系双周学术论坛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势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交流,经济学系开展“双周学术论坛”,邀请经济学系和其他系、所、中心师生介绍前沿科研成果,为广大经济学子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研讨方向主要突出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兼容发展经济学与应用微观等方向,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陈立 王子奇
技术支持:李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