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论坛预告】经济学系双周学术论坛(十四)

经济学系 · 双周学术论坛

第十四场报告|预告

报告时间:

11月15日(周一),12:10-13:00

举办地点:

经济学院 N302

报告人:

陈煌 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

“易地搬迁”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报告语言:

中文



报告摘要

作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点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在十三五期间总投资超过1万亿,将960万贫困人口进行了搬迁安置。作为单户财政投入巨大的扶贫政策,异地搬迁政策多大程度的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如何提高的?异地搬迁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是否在提高非农就业的情况下牺牲了农业生产?搬迁政策中的众多耗时耗力的配套措施是否起到了理想的减贫效果?回答上述问题有利于指导未来制定相关政策出台,但是,当前学术界缺乏对这些重要问题的量化实证分析,政策制定可依赖的现实证据不足。本文利用来自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国家级贫困县X县2014-2020年全部贫困户16895户的面板数据,利用含控制组的Event Study方法分析易地搬迁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和作用。研究发现在易地搬迁之后的三年内,搬迁贫困户相比未搬迁贫困户的贫困脆弱性,即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降低幅度为3.7%-6.1%。同时,搬迁贫困户也有更高的家庭年纯收入,其增长幅度4177元-6510元,百分比增长幅度为23.1%-27.6%,且政策效果在所评估的搬迁后4年内具有可持续性。其次,本研究发现政策效果主要来自“授人以渔”:搬迁户的年务工收入增幅为2549元-4168元,解释了60.9%-64.0%的易地搬迁减贫效果;而剩余的政策效果也并非来自转移支付,而是令人惊讶的来自农业收入增加,增幅为1757元-3144元,解释了剩下40.3%-45.7%的易地搬迁减贫效应。为进一步解释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的增长机制,本文对部分异地搬迁配套的卫生环境和生活便利性的改善措施,以及部分搬迁户的生活决策和农业生产决策这四大类因素进行机制效应检验,发现他们分别解释了务工收入增加的3%,9%,4%和1.5%的政策效果,以及务农收入增加的33%,12%,1%和2.5%的政策效果。基于量化的实证评估结果,本文结尾对利用异地搬迁达到减贫目标这一政策提出了改善建议。

经济学系双周学术论坛简介: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势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交流,经济学系开展“双周学术论坛”,邀请经济学系和其他系、所、中心师生介绍前沿科研成果,为广大经济学子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研讨方向主要突出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兼容发展经济学与应用微观等方向,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

Description of Economics Biweekly Academic Forum:

The Economics Biweekly Academic Forum is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in Xiamen University. This forum mainly discusses the topics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ics, economic history and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with the aim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literature. This forum invites speakers and research students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which is a high quality platform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research discussion. The forum also provides an excellent stage to tell Chinese economics story with precise academic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